记者从天津轨道交通集团获悉,经天津市人民政府批准,天津地铁4号线北段(小街站-西站站)将于7月8日正式初期运营,其中,西站站可实现与1号线、6号线换乘,小街站首末班发车时间分别为06:00和22:30,西站站首末班发车时间分别为06:16和23:06。
天津地铁4号线北段工程是PPP线路,是天津市20项民心工程之一,由市住房城乡建设委组织推动,由天津轨道交通集团作为政府方出资代表,由中铁(天津)轨道交通投资建设有限公司实施。此次开通的小街站-西站站区段,途径北辰、河北、红桥3个行政区,全长约20公里。
城市动脉,赋能天津北部都市圈
天津地铁4号线北段紧密连接政务、医疗、教育、商业等重要场所,串接京津公路沿线商圈和西站京津冀同城商务区、开通后,将进一步加强中心城区北部区域的轨道网络联通能力,填补了部分区域的地铁空白,进一步提升周边居民生活质量与出行效率,进一步促进京津公路沿线经济、文化发展,进一步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实现。
小街站辐射北辰、武清双区,有效提升居民通勤出行体验;郎园站、柴楼站、双街站、西赵庄站辐射周边大型居住区、工业园区及多所学校;延吉道站可达北仓镇人民政府,方便政务办理;北仓站、果园南道站、南仓站紧邻御龙湾广场、红星美凯龙、辰悦广场等核心区域,方便群众享受丰富多样的文化活动和服务;西沽公园站位于红桥区红桥北大街和五中后大道交口,将服务于河北工业大学、西沽公园等名校、景区;西站站位于国铁天津西站南广场下部,天津西站升级为1号线、4号线、6号线三线换乘枢纽,极大提升了西站交通枢纽的集散能力。
一站一景,打造“津派文化”地下长廊
天津地铁4号线北段以“地上看历史名城,地下看名城历史”为文化定位,在先期开通的小街站-西站站区段设置3座重点站和13座标准站,通过深挖运河文化脉络,采用“近代-现代-未来”时空叙事轴线打造主题车站,设置展现天津城市历史文化特色的公共艺术作品,一站一景,打造沉浸式文化体验空间,让市民在乘车的同时感受“津派”文化。
近代区段为西沽公园站,以河北工业大学为创作背景,采用工业风格进行装修,以工业元素搭配复古的红砖柱面与暖黄灯光,既展现了近代工业文明的粗犷质感,也致敬了河北工业大学深厚的历史底蕴与工业教育成就,让乘客在乘车过程中感受天津近代工业发展的铿锵步伐。现代区段是南仓站,以时空隧道为装修风格,站内运用流线型设计,结合光影变幻与科技感十足的材质,打造出极具未来感的空间氛围,象征着城市在新时代的飞速发展与不断突破,让乘客仿佛穿梭于时间长廊,领略现代天津的蓬勃生机。未来区段是双街站,通过光电技术及灰白色调,勾勒出对未来的畅想。站内设置动态光影装置及以《未来畅想》为主题的公共艺术做品,灰白主色调搭配呼吸光源,营造出简洁、轻盈、充满科技感的空间,寓意着城市向未来迈进的无限可能,为乘客带来沉浸式的未来体验。
科技赋能,树立智慧轨道新标杆
建设团队深入贯彻落实天津市住建委“聚焦民生需求,加快地铁建设”工作理念,以“目标导向、精细管控、创新驱动、精益求精”为管理核心,精准把握工程进度、质量与安全三大核心,大力推广应用智能建造、数字装配、BIM引导等先进工艺工法,大大提高工作效率;持续加强“三位一体”安全管控,成功攻克地铁明挖车站下穿既有高速公路、盾构区间下穿既有运行高铁站26组道岔群等一系列难题;采用智能云控制系统铺轨技术、一体化装配式消防排烟风管、全电子联锁信号系统,创造了天津PPP项目的14项第一;在前期阶段就对一体化平台、车辆、供电和信号等专业开展节能研究与应用。4号线全线列车采用永磁同步牵引系统,为天津市首例,有利于轨道交通行业节能增效,有助于实现国家“双碳”战略目标。该项目取得各类专利、软件著作权60余项,获批省部级工法7项,《地下盾构下穿高铁基础设施安全评价与变形控制》荣获2024年度中国交通运输协会科学技术一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