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金融 民生相伴--鹅卵石上种蔬菜!民生银行天津分行用金融活水浇灌智慧农业新图景
蔬菜长在石头上!在天津市北辰区红光云农小镇的鱼菜共生基地,一垄垄鹅卵石种植床上,嫩绿的蔬菜正舒展叶片。与传统农田不同,鹅卵石下,这些蔬菜的根系浸泡在清澈的水流中,而水源自隔壁鱼池 ——数百尾鱼正悠然游弋。这幅“养鱼不换水,种菜不施肥”的奇妙景象,正是农政齐民科技(天津)有限公司打造的鱼菜共生智慧工厂有机循环系统。
生长在鹅卵石上的蔬菜
鹅卵石上的技术密码:六个“0”勾勒有机农业新范式
“别小看这些鹅卵石,它们是我们'六个0'生产体系的关键。”农政齐民总经理高上指着种植床介绍。这套被农业部向全国推广的技术,用天然鹅卵石替代土壤,鱼粪经蚯蚓和真菌分解后成为蔬菜养分,全程不使用化肥、农药,连温控都依靠水体储热实现“零排放”。如今在这套系统应用下,当地大棚已实现传统农业5倍的蔬菜产能和10倍的鱼类产能,节水率高达90%。
鱼菜共生智能温室控制系统操作界面
更令人惊叹的是人工智能数据算法驱动的生产逻辑。棚内温度、水温、氨氮值等参数实时上传云端,人工智能算法自动调节供氧和水循环系统。“就像给农业装上'大脑'。”总经理高上展示着中控屏,这套拥有300余项知识产权的系统,不但能产出丰富的有机蔬菜和鱼类,而且每年还能创造1000公斤碳排放指标,实现真正的负碳农业。
金融活水破局重资产困局:民生银行的“非财务评估”创新
智慧农业的光鲜背后,是重资产投入与长回报周期的行业痛点。“当我们的运营模式成熟时,急需扩张规模扩大产能,在基地建设上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农政齐民的财务负责人坦言。针对农业项目特点,民生银行天津分行创新构建了包含技术专利、碳减排指标、供应链稳定性等维度的非财务评估体系。
“传统贷款看固定资产,我们更看重'软资产'。”民生银行天津分行相关业务负责人解释,他们将企业的300项知识产权、有机认证资质等纳入风控模型,通过物联网数据实时监控生产状况,既降低了企业融资门槛,又实现了风险动态管理。这种“技术估值 + 数据风控”的模式,让农政齐民从初期的设施贷款,逐步获得供应链金融等综合服务支持。
从田间到云端:数字农业的金融注脚
当夕阳掠过鱼菜共生大棚的采光板,物联网传感器仍在不停采集数据。农政齐民的案例,恰是我国农业数字化转型的生动缩影。按照《数字农业农村发展规划(2019-2025年)》,到2025年数字技术将深度渗透农业全链条。而民生银行等金融机构的创新实践表明,只有让科技金融与绿色金融双轮驱动,才能让“鹅卵石上的农业奇迹”在更广阔的土地上生根发芽。
鱼菜共生智慧工厂模块化养殖池
从解决“养鱼换水”的传统难题,到构建“数据养鱼、算法种菜” 的智慧体系,农政齐民与民生银行天津分行的携手,正在书写一个关于创新、责任与金融实体共生的中国故事。当金融活水遇上科技良田,我们有理由期待,更多“不可能”的农业图景将在新时代的沃土上徐徐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