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6月30日,由北京整合医学学会发起、天津市天津医院风湿免疫科承办的“IMID医带医路直通车”系列会议天津站顺利举行。本次活动以“实战淬炼+深度研讨”为核心模式,聚焦免疫介导炎症性疾病(IMID)领域的规范化诊疗与多学科协作(MDT),汇集了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等多家三甲医院风湿免疫科、消化科、皮肤科专家,为区域内学术交流与临床实践融合搭建了专业平台。
实战查房
强化临床思维 提升诊疗能力
“大咖查房”实战环节在天津医院风湿免疫科病房内开展。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风湿免疫科魏蔚教授现场指导。天津医院风湿免疫科行政主任刘秀婵教授首先对科室架构、技术特色及发展重点进行了详细介绍。随后由刘蕾副主任医师汇报一例临床表现复杂的类风湿关节炎疑难病例,详细阐述了鉴别诊断过程中的关键思路与实践难点。结合患者病情、体征及影像资料,魏蔚教授进行了床旁教学与深度剖析,围绕关键症状识别、鉴别诊断排除、个体化治疗方案制定等核心环节,引导团队梳理诊疗逻辑,将循证医学证据与临床经验相结合,为在场医护人员,特别是年轻医师提供了实战化指导。刘秀婵教授表示,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是高校直属教学医院,通过此次活动,魏蔚教授将宝贵的教学理念及教学模式进行面对面传授,进一步提升了科室教学及复杂病例处理能力。
学术沙龙
聚焦前沿议题 深化多学科协作
在“城市沙龙”深度研讨环节,魏蔚教授强调,IMID诊疗需强化多学科协作,为临床实践提供更系统的解决方案。
研讨中,天津医院风湿免疫科郭丽环教授以“多学科视角下的IMID理解”为主题,结合临床案例与研究进展,分析了IMID在皮肤、肠道、关节等多系统表现的共通病理机制,提出风湿免疫科应作为核心协调者,联合皮肤科、消化科、呼吸科等多学科力量,构建“以患者为中心”的整合诊疗模式。
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孙文闻教授聚焦“风湿病患者免疫抑制剂治疗与结核病防控”这一主题,梳理了国内外指南推荐路径,详解了生物制剂及免疫抑制剂应用中,结核病感染风险筛查(包括T-SPOT/TB-IGRA等检测手段)、潜伏感染管理、治疗时机选择及活动性结核处置等实践要点,为临床痛点问题提供了规范化解决方案。
在讨论环节,天津医院皮肤科李岩教授、消化内科张琦教授及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风湿免疫科杨慧芬教授围绕“IMID患者共病管理”“免疫失衡机制对诊疗决策的影响”“跨学科协作流程优化”等议题展开深入交流,分享了各学科实践经验与挑战,为多学科协同诊疗提供了思路参考。
本次活动圆满完成,魏蔚教授高度赞扬了刘秀婵主任及其团队的卓越组织能力和天津医院医护人员展现出的蓬勃学术生态,并对与会专家分享的宝贵经验与知识储备表示衷心感谢。
刘秀婵教授总结此次活动成果并提出展望,她表示,希望以此次活动为契机持续激发区域学术活力,编织更紧密的协作网络,携手推动京津冀乃至更广范围IMID诊疗水平的规范化、精准化和整合化发展,最终惠泽更多饱受疾病困扰的患者。
提升区域诊疗水平
本次活动不仅展示了天津医院风湿免疫科的临床实力与学术风貌,提升了科室在区域内的专业影响力,而且通过实战教学与多学科研讨,促进了天津地区顶尖专家团队的诊疗理念同步与协作默契,为构建区域性学术共同体、深化复杂病例会诊与联合研究奠定了基础。
“IMID医带医路直通车”系列会议天津站活动通过聚焦临床实践与多学科融合,为区域IMID诊疗规范化、精准化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推动了京津冀地区相关领域诊疗能力提升。
天津医院风湿免疫科
01诊治范围
科室诊治以风湿骨病为特色的各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包括类风湿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银屑病关节炎、肠病性关节炎、SAPHO综合征、干燥综合征、痛风、结核风湿症、白塞病、硬皮病、炎性肌病、系统性血管炎、系统性红斑狼疮、风湿性多肌痛、成人still病等,同时可收治内科非手术专业感染性疾病及不明原因发热。
02科室团队
目前,科室医护人员共28人,其中医生12人,高级职称8人,主治医师2人,住院医师2人,博士1人,硕士7人,本科4人,均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
03病房位置
风湿免疫科病房位于天津医院发热门诊旁,核定床位22张,为单间和双人间两种病室,设施齐全,环境温馨,将为住院患者提供良好的就医环境和高水平的诊疗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