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落西山红霞飞,战士打靶把营归……”近日,髋关节一、二病区的阳光房内,随着欢快的《打靶归来》的旋律响起,护理团队、医务社工与患者们共同练习康复健康操,以医患互动的特殊方式,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4周年以及迎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在党支部书记董强主任的支持下,这场“医患携手,健康同行”主题党日活动,将人文关怀、专业医疗与心灵疗愈完美融合,为患者点亮康复之路的明灯。
康复健康操:舞动康复的希望
活动伊始,杨爽护士长带领团队与患者共同练习健康操。通过轻快的动作设计,既促进髋关节术后患者的活动度恢复,又传递人文关怀的温暖力量。“没想到康复训练也能这么有趣!”一位患者笑着感慨。这种创新形式,让康复锻炼从“任务”变为“享受”,更拉近了医患距离。
科学依据
术后早期适度活动可预防肌肉萎缩和关节僵硬,健康操的动作设计符合髋关节保护原则,避免屈髋超过90°等禁忌动作。
“99能量棒”:心理疗愈的温暖密码
医务社工为患者准备了心理健康工具——“99能量棒”,通过四个维度激发康复信心:
01抗逆力
引导患者回顾战胜疾病的经验,如“家人陪伴”或“医护鼓励”。
02情绪管理
鼓励记录每日小确幸,如“今天能自己坐起来了”,缓解焦虑。
03自我接纳
挖掘患者隐藏的才华,如“我擅长手工,康复后想给病友做礼物”。
04自我关怀
用对待好友的温柔话语安慰自己,打破“病耻感”。
一位术后两天的患者分享称:“能量棒让我发现,原来我比自己想象的更坚强!”
专业护航:围手术期康复全攻略
党员申思懿护士为患者提供“一对一”个性化指导,涵盖术前准备到长期康复的关键要点:
术前
呼吸训练、体位练习(如翻身技巧)、术区皮肤准备。
术后
·早期(1-7天):踝泵运动(预防血栓)、助行器使用规范。
·中期(2-6周):直腿抬高、髋外展训练,逐步恢复行走。
·长期(3个月后):游泳、骑车等低冲击运动,避免跑跳。
并发症预防
深静脉血栓(弹力袜+抗凝药)、假体脱位(避免交叉腿、弯腰捡物)。
人文关怀:医疗温度的真实诠释
髋关节一、二病区党支部始终践行“生理-心理-社会”全人照护理念:
多学科协作:联合麻醉科、心血管内科、骨内科等,为复杂基础病患者制定个性化方案。
病友互助:通过经验分享会,新患者从“老战友”的康复故事中获得信心。
延续关怀:定期举办健康科普宣讲会,覆盖术后复查、居家护理等全周期需求。
在党建引领下,髋关节一、二病区党支部主题党日活动,将专业的医疗服务与温暖的人文关怀充分融合,用实际行动证明:医疗不仅是技术的精进,更是爱与希望的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