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11日,全球航运界权威报告《新华·波罗的海国际航运中心发展指数报告(2025)》发布,最新数据显示,天津国际航运中心综合实力排名跃升至全球第18位,较2024年提升1位,继去年大幅跃升3位后实现持续进位,彰显出天津作为中国北方国际航运枢纽的强劲发展韧性和创新活力。
港产城融合激发新动能 天津交出亮眼答卷
作为中国北方重要的海运枢纽和对外贸易门户,天津近年来持续推动港产城融合发展,切实把“大港口、大通道、大物流”的“硬核”优势转化为高质量发展优势,打造我国北方地区联通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重要战略支点,取得显著成效。
规模扩大
2024年,天津港集装箱吞吐量创下2328万标准箱的新纪录,同比增长5%。这一亮眼成绩凸显了港口在复杂国际贸易环境下保障中国经济平稳运行的重要作用。
能级提升
港口投资58亿元推进码头扩建二期工程,新建3个7万吨级煤炭装船泊位和1个20万吨级铁矿石卸船泊位,投产后散货处理能力将实现翻番,有力支撑中国工业供应链稳定运行。
智慧绿色转型
作为中国智慧港口建设的标杆,天津港充分运用物联网、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优化货物装卸、泊位分配和物流协调等环节,显著缩短集装箱处理时间,提升船舶周转效率;全港年发绿电能力超3亿千瓦时,铁水联运量居全国沿海港口前列。
联通世界
天津港已开通集装箱航线148条,联通18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500多个港口;布局内陆营销网点超百家,拥有通达欧洲、中亚等地的三条亚欧大陆桥通道,实现港口服务功能覆盖全部内陆腹地。
服务优化
港口具备金属矿石、纸浆、天然气等大宗货类保税功能,有效降低货物通关成本;2024年新增焦炭码头等3个交割库,新增焦炭、焦煤等4个期货交割品种,期货交割品种数量达到11个,大宗商品产业链不断完善。
产业协同
以滨海新区为主体,天津围绕港口优势货类及本地优势产业双向发力,聚集了一大批行业龙头企业和跨国公司,2024年绿色石化、海洋装备、航空航天、粮油加工、新能源等五大适港产业产值近6000亿元。
合作深化
中远海运华北区域总部、国际航运科技中心、船舶修理改装项目落地,国能集团航运版块在天津持续扩大运营,中交集团铁路与城市轨道交通领域国内、国际运营总部落地天津。
要素聚集
航运金融、法律仲裁等高端服务业集聚,中国银行、渤海银行成立航运金融专门机构,船舶租赁业务累计达到1000艘;截至目前,我市共有海事法律服务机构17家,29名律师入选全国涉外律师人才库,聘任海事海商专长仲裁员128名,我市律师首次荣登2025 Chambers(钱伯斯)中国海事海商榜单。
氛围浓厚
第三届天津国际航运产业博览会成功举办,吸引全球航运界和相关产业重要专家、学者、企业家参加,达成意向投资额超400亿元。
此次排名的提升,既是对天津航运竞争力提升的认可,更是天津服务国家战略、融入全球市场的生动注脚。面向未来,天津正以更坚定的步伐向着世界一流港口的目标迈进,持续为全球贸易发展贡献中国力量。通过绿色转型与智慧升级的双轮驱动,天津正在步步为营的推进中国北方国际航运中心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