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数字经济蓬勃发展的今天
“智改数转”已成为
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
作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桥头堡”
武清区抢抓数字化发展机遇
通过一系列创新举措推动
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
在高质量发展道路上迈出坚实步伐
走进武清京津产业新城福源经济开发区,天津市康科德科技有限公司的智能车间令人眼前一亮。14套数字管理系统与2条高纯溶剂全自动生产线高效协同,搭载视觉识别系统的机械臂精准作业,智能包装与数据可视化平台无缝衔接,构建起“人机协同”的现代化生产场景。这种传统制造与数字技术的深度融合,不仅实现了生产效率的跨越式提升,更打造了贯穿全产业链的智能制造新范式。
康科德的转型实践是武清区中小企业拥抱数字经济的生动缩影。区工信局通过“三箭齐发”——政策支持、平台搭建、服务保障,全面推进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城市建设。截至目前,全区已有89家企业签订数字化改造合同。
政策支持是推动转型的重要保障。武清区人民政府印发了《武清区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城市试点工作方案》,建立协同推进机制,用足用好2亿元专项资金,助力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以天津红日药业股份有限公司为例,这家1996年进驻武清的企业凭借研发创新能力和数字化转型策略,由昔日的小药厂成长为深耕大健康领域的综合型医药龙头“链主”企业,业务主要涵盖中药配方颗粒、成品药、原辅料、医疗器械、医疗健康服务、药械智慧供应链6大板块。
“我们将持续深化智能制造和研发创新,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红日药业负责人表示。这一发展愿景的背后,离不开武清区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服务商资源池的技术支撑。这个汇聚了162家优质服务商的专业服务商库,为企业精准匹配数字化解决方案,已成为武清区企业数字化转型的重要载体。
为破解企业转型难题,提速标杆培育,区工信局组织各类对接活动28场,覆盖企业451家,持续开展政策宣贯和人员培训,确保政策精神直达企业,充分激发企业参与数字化转型的内生动力。这些务实举措有效解决了中小企业“不敢转、不会转”的困境。
如今,武清区企业数字化转型成效显著:珠峰硅钢的智能工厂采用多项创新技术实现高效生产,红日药业实现全流程智能化管理,康科德科技完成检测系统升级......这些企业的成功实践,正在带动更多中小企业加入数字化转型行列。“数字化转型不是选择题,而是必答题。”区工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武清将继续深化试点建设,打造京津冀数字化转型示范区,让数字化红利惠及更多企业,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