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贯彻落实国家卫生健康委等部委联合印发的《医学人文关怀提升行动方案》以及市卫生健康委党委《繁荣发展新时代天津卫生健康文化建设实施方案》,天津医院举行了首届医学人文讲述会,讲者们用一段段就医故事;一个个温暖瞬间,一次次耐心诊疗的体悟,一场场生死急救的回忆,生动展现了广大医务工作者在不断提升医疗技术水平的同时,始终坚守与传递医学人文关怀。
![]()
大家好!
我叫康瑞雪,是天津医院营养科的医生,是的,我很高兴地向大家这么介绍,我是一名医生,因为这个身份的认同其实用了很长一段时间。
2014年,我穿着崭新的白大褂第一次走到病房,同事们问我:咱们医院还有营养科?你们是干嘛的?
我们是干嘛的,护工和患者都有答案,护工认为我们是卖饭的、订饭的,而且对我们的称呼也不一样,护士是老师,医生是大夫,我们则是:在天津对上至九十九下至刚会走所有女性统称的——姐姐。
但是患者不这么认为,每当我根据病情建议增加肠内营养的时候,他们总是对我从上打量到下,然后说:嗨,原来是推销保健品的呀!
我身上的白大褂,像是沾了油渍的围裙。
被轰出病房是常有的事,当时的我,又沮丧又害怕,主任告诉我,首先你要有足够的专业知识,其次要有合适的沟通方法,另外一定要设身处地站到病人的角度想问题,最后,你自己一定要有底气!
随后,我制定了工作方针:从被动等会诊到主动去病房。打招呼混脸熟都是基本操作,动不动还想给人讲课!
我们全科总动员,主动联系病房,给医生讲,给护士讲,给患者讲,给护工讲,做了很多场营养宣教。
在和医护和患者的沟通中了解到大量的营养问题,我们随即创立了科室公众号,对这些问题进行详细的解释并及时发布,作为编辑的我,在排版上也下足了功夫。医院公众号就转载了我们很多篇的原创文章。
2014年两院(原天和医院、原天津医院)合并,医院成为天津市“无陪护”医院之一,实行“无陪护”营养包餐制,我们科制定了天津医院的膳食医嘱执行路径和膳食常规,对每一种膳食都制定了营养需要量和制作标准。
同时,为了了解患者的需求,营养医师、营养技师、营养厨师和食堂管理人员定期去病房开展公休座谈会,听取患者的意见和临床的需求,并不断改进,我们的治疗膳食人数和种类都有了非常大的增加。
从2018年开始,结合医院手术的特色,我们通过查阅大量文献、向其他医院学习和临床科室积极配合,最后根据科室和病种特色,制定了每个科室的快速康复营养流程,成为天津市开通围手术期营养管理最早也是最规范的医院。
![]()
天津因为松弛、宜居而在网上频频出圈,也经常被网友戏称肥胖率全国第一、抑郁率倒数第一,去年国家卫健委启动为期三年的「体重管理年」行动,将科学减重从个人健康升级为国家战略。而我们科的医学营养减重门诊已经是第7年了,同时也是中国医促会医学营养减重教学基地。
最关键的是,营养本身是一门规范的学科,我们不是靠感觉看病,而是有着院科两级的医嘱执行流程和“筛、评、诊、治”的规范诊疗过程,我们科肠内营养治疗和营养状况评估的人数一直位居天津市前列,成为天津市临床营养质控的标杆。
我已经不记得具体从什么时候开始做到主任说的“有底气”了,可能是临床主动发过来的会诊越来越多,我却习以为常的时候;可能是医护总是在我们去病房前就跟患者打好招呼,让我们的诊疗过程特别顺利而幸福感油生的时候;可能是忽然间想起我已经很久没有被患者赶出病房的时候;可能是一个93岁的奶奶经历了髋部骨折、消化道出血等几次致命的疾病,一直找我调理营养,现在96岁了依然精神矍铄每次都说是我的功劳的时候,可能是她作为整个养老院最年长的一位,很多90来岁的姐妹找她求取长寿秘诀她都说我的名字的时候;可能是4岁骨髓炎的小患者通过合理的补充营养恢复得很好,现在已经7岁了长得高高壮壮,而且他们一家人都成了我们科“忠实粉丝”的时候;可能是我在天津市以及全国营养医师比赛获奖的时候;可能是我们科的公众号粉丝量越来越多的时候;可能是看着身边的朋友、家人因为营养而变得更健康的时候;可能是我越来越意识到营养关乎每一个人、我们有能力去帮助,并且应该去帮助更多人的时候……
10年来,医院高质量发展,营养科从幕后走到台前,一个年轻的营养医生也逐渐打开了破浪的风帆!我们开的不是菜谱,是带着烟火气的医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