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天津市互联网医学科普协会主办、天津医院承办的天津市互联网医学科普协会第一届风湿病学科普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专委会第一次学术会议近日在天津医院举行。天津医院院长陈彤、副院长张涛参会。来自京津冀地区的风湿免疫科、骨科、呼吸科、消化科、皮肤科、放射科、康复科、超声科等学科的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共同见证专委会成立,并围绕风湿疾病科普与临床前沿展开深入交流。
![]()
专委会成立 搭建 “专业 + 互联网” 风湿科普新平台
![]()
▲天津市互联网医学科普协会协会秘书长王琪宣读批复文件
![]()
▲天津市互联网医学科普协会协会秘书处王楚新主持会议
天津市互联网医学科普协会协会秘书处王楚新主持会议,秘书长王琪宣读天津市互联网医学科普协会第一届风湿病学科普专业委员会正式成立以及专委会挂靠单位为天津医院风湿免疫科的批复文件。
天津医院白人骁,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魏蔚为学会顾问。经大会全部委员选举,天津医院刘秀婵当选为第一届风湿病学科普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魏蔚,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陈海英,天津市人民医院李玲,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孔纯玉,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杨惠芬,天津市儿童医院马继军当选为副主任委员,天津医院刘蕾当选秘书长。随后,王琪秘书长为专委会授牌及颁发聘书。
![]()
▲天津医院院长陈彤代表医院接受授牌
![]()
▲天津医院风湿免疫科主任刘秀婵接受主任委员证书
![]()
▲天津市互联网医学科普协会协会秘书长王琪与第一届风湿病学科普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刘秀婵为副主任委员颁发证书
![]()
▲天津市互联网医学科普协会协会秘书长王琪与第一届风湿病学科普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刘秀婵为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魏蔚颁发学会顾问证书
![]()
▲天津市互联网医学科普协会协会秘书长王琪与第一届风湿病学科普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刘秀婵为天津医院刘蕾颁发秘书长证书
领导致辞 锚定科普价值
![]()
天津医院院长陈彤为大会致辞。他表示,当下部分公众对风湿免疫疾病认知存在诸如误判关节疼痛成因、不了解疾病早期信号等误区,且网络科普信息准确性、权威性不足,亟需风湿领域专家和医务工作者传递科学内容。同时,本次大会响应国家号召,将科学普及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视,天津医院长期以来一直以群众需求为导向,通过多种形式开展健康科普。天津市互联网医学科普协会第一届风湿病学科普专业委员会的成立,对提升公众认知、促进学科发展、推动研究教育及科普转化意义深远。
顾问寄语 传承与创新并重
![]()
专委会顾问魏蔚教授回顾风湿学科普发展历程,指出过去科普形式单一、覆盖面有限。如今依托互联网协会平台,希望专委会创新形式——既传承风湿领域专业积淀,又利用短视频、直播、线上答疑等新手段,让风湿知识真正走进社区、家庭。
主任委员发言 凝聚力量,做好健康守门人
![]()
新当选的第一届风湿病学科普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刘秀婵教授感谢同仁信任,并介绍了学会未来工作规划。整合资源:汇聚全市风湿领域专家,组建 “专业科普团队”,确保内容权威;多维传播:打造 “线上 + 线下” 科普矩阵,线上设科普专栏、制作短视频 / 直播课程,线下开展社区义诊、健康讲座;学术联动:通过学术会议、培训交流,提升成员科普能力,从临床前沿挖掘科普素材。
协会介绍,开启新篇
![]()
天津市互联网医学科普协会办公室主任靳先军介绍协会发展与项目成果,表示协会将从平台、资源等方面,全力支持风湿专委会工作,共推医学科普高质量发展。随后全体成员合影,铭记风湿学科普事业的重要时刻。
学术会议 前沿与科普 “双向赋能”
成立大会后,专委会第一次学术会议开启,多位专家带来精彩报告,为科普注入 “专业活力”。
上半场:疾病认知与规范诊疗科普
![]()
▲刘秀婵教授主持,陈海英教授解读《银屑病关节炎的早期识别与诊治专家共识》,从 “皮疹 + 关节痛” 关联入手,科普疾病早期信号,助力及时识别
![]()
▲王熠教授主持,孙飞教授以《不一样的骶髂关节炎》为题,剖析易误诊漏诊的类型,结合案例讲解鉴别要点
![]()
▲平利峰教授主持,苗军教授分享《强直性脊柱炎后凸畸形的外科治疗》,通过手术案例科普指征与术后康复,消除公众对 “风湿手术” 的误区
![]()
▲边可陶教授主持,李玲教授围绕 “司库奇尤单抗与脊柱关节病保护” 展开分享,为脊柱关节病的诊疗与科普提供药物应用新思路
![]()
▲舒荣教授主持,魏蔚教授解析 “炎性肌病的密码”,从疾病认知层面为炎性肌病的诊疗与科普带来新视角
![]()
▲郭林教授主持,孟祥虹教授探讨 “影像技术在脊柱关节炎的应用价值”,从技术应用维度为脊柱关节炎的诊疗与科普拓展新方向
讨论环节,王悦教授主持,孟景红、邓长财、李松松、刘力、于艳芳五位专家围绕“医学影像和风湿病临床” 这一话题,结合所在中心临床经验,交流分享了自己的成功经验、未来设想以及临床转化思路。
![]()
下半场:前沿进展与科普转化
![]()
▲安丽欣教授主持,郭丽环教授探讨《难治性 RA 的精准化管理策略》,为 “类风湿关节炎规范治疗” 科普提供支撑
![]()
▲边可陶教授主持,梅早仙教授分享《CTD-ILD 诊治进展》,解析结缔组织病相关间质性肺病,让公众了解风湿 “多系统受累” 特点
![]()
▲张琦教授主持,崔毅教授介绍《人工智能加速药物临床研究新范式》,展现科技与医学融合,为 “风湿治疗前沿” 科普增添时代感
![]()
▲孙凤艳教授主持,孙文闻教授解析 “抗体类药物” 这一风湿治疗的 “主力军”。从抗体的发现历程到临床应用场景,报告清晰呈现生物制剂如何改变风湿治疗格局
![]()
▲马艳红教授主持,郭翎飞教授讲解梳理“中轴型脊柱关节炎” 的认知变迁。疾病观念的进化,既指导临床更精准识别早期患者,也让患者更科学的了解疾病
![]()
▲董梅教授主持,王治国教授聚焦 “抗磷脂综合征合并肺动脉高压” 这一危重情况。报告详解诊疗要点,为 “风湿疾病的罕见危重表现” 科普填补空白,也提醒从业者重视这类 “隐形杀手”
![]()
▲吕星教授主持,王晓磊教授关注 “抗磷脂综合征与不良妊娠” 的关联,为 “风湿女性如何科学备孕、保胎” 的科普提供权威内容,缓解患者生育焦虑
![]()
▲张银光教授主持,袁宇教授展示 “肌骨超声” 这一可视化工具在痛风诊疗中的应用价值。从早期尿酸盐沉积识别,到疾病随访,超声让痛风诊疗更 “直观”
![]()
▲王磊教授主持,张涛教授分享 “痛风石的外科治疗”。当痛风进展至晚期,痛风石压迫、破坏关节时,外科治疗成为重要手段
![]()
▲赵建美教授主持,刘秀婵教授解读2024版中国高尿酸血症与痛风诊疗指南更新。从诊断标准到药物选择,既为临床提供最新 “操作手册”,也让科普拥有最权威依据 —— 向公众传递 “痛风诊疗有了新规范,早诊早治更关键”
![]()
▲马继军教授主持,孔纯玉教授介绍 “白介素1β 抑制剂” 这一痛风抗炎新药。新药的出现,让痛风急性发作的控制更高效、长效,为科普 “痛风治疗的新武器” 提供素材,让患者看到治疗新希望
![]()
▲李媛教授主持,杨惠芬教授关注 “风湿患者的感染问题”。为 “风湿患者如何预防感染”“出现感染怎么办” 的科普提供实用指导,填补患者日常管理的知识空白
![]()
▲张娜教授主持,刘蕾教授带来银屑病关节炎患者的诊疗案例分享,聚焦复杂病例的鉴别与规范管理
以科普为桥 连接专业与大众
![]()
刘秀婵教授总结表示,本次会议不仅完成专委会组织建设,更通过学术交流为科普注入 “专业活力”。未来,专委会将以此次会议为起点,凝聚力量,一方面深耕学术前沿,确保科普 “专业有根”;另一方面活用互联网,把 “类风湿规范治疗”“痛风饮食用药”等知识通俗生动传递给公众,以专委会为平台,进一步纠正常见认知误区、输出权威科普内容,充分发挥公立医院公益属性,助力健康天津、健康中国建设,真正实现 “科普赋能,守护关节健康”,为健康中国建设贡献风湿领域力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