津云新闻讯:5月19日,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天津重要讲话精神特别是“在推动文化传承发展上善作善成”的重要要求,掌握文化资源底数,挖掘津派文化潜能,打造津派文化品牌,推动文化赋能城市高质量发展,天津社会科学院、中共天津市委支部生活社组织津派文化研究中心专家学者赴河东区开展“弘扬津派文化 传承城市之光”津派文化主题调研。
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徐中,天津社会科学院党组成员、副院长蔡玉胜,河东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李川,市委支部生活社副总编辑岳涛等参加调研。天津社会科学院党组成员、副院长王庆杰主持座谈交流。
在调研中,专家学者深入天妃码头、直沽文化主题街区、直沽酒文化体验馆、元明清天妃宫遗址博物馆,切身感悟河东区历史文化底蕴和河海文化魅力。
座谈会上,徐中表示,大直沽地区曾是运河文化、海河文化与海洋文化的交汇点,也是河海文化的发源地之一,深挖背后的故事和历史的肌理,需要专家学者广泛参与、深入研究。津派文化研究中心特聘第二批专家,扩大专家库,充实研究力量,更好为深化拓展津派文化研究提供智力资源支持。希望广大文化工作者深学深研习近平文化思想,深入开展津派文化理论研究阐释宣传,既鼓励发表具有学理厚度的学术文章,更倡导发表深入浅出通俗易懂的美文时文,从不同角度、不同领域全面诠释津派文化的内涵与外延,助力提升城市知名度和美誉度。
蔡玉胜表示,海河是河东区更是天津的重要战略资源和基础文化脉络,开发利用河海文化,叫响“河海津韵”城市名片,要发挥专家学者力量,围绕津派文化的弘扬传承和重点形态,奔赴全市代表性区域,开展专题、细分的主题调研研讨活动,深入挖掘海河沿线丰富的文化资源和历史文化特色,推动城市历史文化资源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岳涛表示,做好津派文化研究和宣传阐释是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在推动文化传承发展上善作善成”殷殷嘱托的必然要求,也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天津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重要内容。党刊社充分发挥理论宣传主阵地作用,第一时间在党刊理论版开设“津派文化”栏目,刊发了专家学者的研究阐释文章;同时,在文化栏目刊发津派文化美文小文;今后还将与津派文化研究中心、各相关区和有关单位围绕理论宣传、专题调研、选题策划等进行深入合作,全力推进津派文化的理论阐释和宣传报道。
李川表示,天津因河而生、向海而兴,河与海铸就了这座城市的文化底蕴,民谚说“先有大直沽,后有天津卫”,河东区作为天津的发源地之一,是弘扬传承和发展创新津派文化的重要承载地。近年来,全区深耕兼具历史厚度与现代活力的载体、空间和场景等,让河海文化从“历史场景”逐步走向“生活场景”“消费场景”,期待通过此次研讨,凝聚各方智慧力量,持续深化直沽文化繁荣区建设,擦亮河海津韵城市名片。
座谈会举行了津派文化研究中心第二批特聘专家致聘仪式,市委宣传部领导和津派文化研究中心负责人为专家代表颁发聘书。
在座谈交流环节,河东区文旅局党组书记、局长郭琪莹介绍了河东区文旅发展情况,天津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刘海岩研究员、天津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毛曦教授、天津市规划资源局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处原处长侯福志、南开大学历史学院刘晓琴教授、天津科技大学艺术设计学院刘琳琳教授分别围绕调研主题,进行深入研讨。
刘海岩认为,津派文化是多种文化交汇融合的结果。海河与运河的流动,促进了漕运文化和盐文化的融合;天妃宫的民俗文化与直沽酒文化,也是津派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因此,对津派文化的研究要放宽视角,从更广阔的视野与时空去探寻津派文化的多元化发展。
毛曦认为,明代以来,虽然天津老城的护城河规模有限,但天津的护城河文化却极为浓厚和特殊,体现出天津城市历史文化的军事特色。天津的护城河文化既是基于自然与人文的有机结合,即天津城市自然环境与城市防御的产物,同时又是作为京畿门户,承担拱卫首都北京重任的结果。
侯福志认为,研究河海文化不能仅把时空维度限定在600年的建卫筑城史,也不能局限于“天津退海之地”这一万年以来的地理环境演变史,而是要把时空维度拉长、拉宽,从更为广阔的时空维度,分析人文历史和河海文化的地质基础及未来的演变,这样才能更全面、更系统、更真实地了解掌握河海文化。
刘晓琴认为近代天津海防教育研究,应该围绕严复与天津教育,天津水雷学堂、水师学堂教习和学生群体等展开研究,将运河、海河、渤海湾紧密联系,才能更加清晰地呈现出河海文化的近代发展脉络。立足天津,放眼世界,加强以近代天津海防史为重要内容之一的河海文化研究,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与现实意义。
刘琳琳解读了大运河(天津段)的历史中蕴含着津城城市文明的“双重密码”,认为从漕运时代的九河下梢到现代都市的河海明珠,天津的变迁始终与大运河的脉动紧密相连,在当代将河海基因通过符号转译、场景重构、价值升维、非遗活化、数字赋能等方式转化为可感知、可参与、可传播的现代品牌,有助于在传承与创新中彰显天津城市气质与精神。
来自市委宣传部、天津社会科学院、市委支部生活社、河东区相关部门有关人员及媒体记者40余人参加此次调研。
(津云新闻记者 苑美丽)